如果你来准格尔旗,不妨听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漫瀚调

副标题:

来源:准格尔旗委宣传部 | 2024-01-05 17:04:43
准格尔旗委宣传部 | 2024-01-05 17:04:43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在准格尔旗,一种蒙汉融合的独特歌种——漫瀚调,一词多曲,一曲多词,曲调流畅,音域高昂,声音飞过黄河、越过长城,传递在田间和牧场,唱出了文明碰撞交融、人民守望相助的先行曲。

       一 、历史沿革

漫瀚调艺术节(图源:准格尔旗融媒体中心)

      对于今天准格尔旗蒙汉等多民族聚居面貌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清朝末年的“贻谷放垦”。光绪二十八年(1902),清政府顺应民意,任命贻谷为钦命大臣督办蒙旗垦务大臣,设垦务局在内蒙古大兴垦务,汉族群众耕种蒙地由私放私垦改为官办,他们从此可以合法地留在当地种地建房。这样一来,隔着山、陕两地大量汉族群众将准格尔旗境内肥沃的“黑界地”当做乐土,前来开荒种田。

      繁重的耕种生活,需要娱乐活动加以调剂。这些来自晋北、陕北的群众将老家流行的民间艺术形式,如爬山调、信天游、二人台、晋剧等带到准格尔旗,劳作之余他们就在田间地头唱几句小曲儿,缓解疲劳、振作精神。到了农闲季节,特别是遇到生辰满月男娶女嫁等喜事,主家还会请来专业的乐手,来家里唱曲儿,让亲戚邻居欣赏,全村一起热闹热闹,这种娱乐形式当地叫““红火””。

 漫瀚大院(图源:吴运生)

      在群众精神生活方面需求旺盛,民间小曲小调广受欢迎的背景下,涌现出了巴拉登、三浪子等许多史料有记载的民间艺人。历史上,准格尔旗境内的农牧民家家户户基本都有一两件土制的乐器,像笛子(当地叫“枚”)、三弦、四胡,甚至还有规模较大的扬琴。会吹拉弹奏的人比比皆是,只要有人出面组织唱“红火”,乐手和歌手们便从四面八方来到约定地点,往往演唱到半夜。如果是在喜庆之事的典礼上表演,还会彻夜不休,甚至数日不散。在这种场合,不分蒙汉,不分宾主,不分男女,不分老少,人人都可以插嘴演唱。最主要的形式为男女对唱,也就是一问一答,演唱者即兴编词,出口成韵。“红火”富于民间艺术的趣味性和灵活性,对于蒙汉群众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前面提到的巴拉登和三浪子,据说是“蒙的汉的蒙汉一起的甚也会唱”,也就是说他们在演艺活动中,融合了当地民间艺术的优点和长处,不仅会唱本民族原汁原味的曲子,还会“双语混搭”进行演唱。

有一首早期漫瀚调作品,歌词是这样的:

毛日牙乌奎(马儿不走)拿上鞭鞭打,

努胡日依日奎(朋友不来)捎给一句话。

爬场毛驴也是“依勒吉格勒”(毛驴)哇,

小脚脚女也是“努胡日”(朋友)哇。

      歌词中蒙文、汉文混合,这是专属于准格尔旗蒙汉融合、农牧交错地带的艺术形式,让蒙、汉百姓听起来都能感到亲切。

 

美妙歌声在田间(图源:路顺斌)

      众所周知,蒙古族群众能歌善舞,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无比深厚的音乐艺术积累。准格尔旗历来是“歌乡舞海”,既有节奏舒缓、情绪深沉的长调民歌,也有结构整齐、情绪欢快的短调民歌。长调民歌一般是牧人在放牧时吟唱,而短调民歌则更适合在聚会时演唱。这些动听的曲调,自然而然地引起了汉族同胞的注意,唱惯“爬山调”“信天游”的汉族农民将蒙古族民歌称为“蒙古曲儿”。汉族群众对于“蒙古曲儿”当中的“海莲花”、“阿拉奔花”等非常喜欢,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往里面填上汉语歌词,逐渐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形式——漫瀚调。

      关于漫瀚调的由来,有一首漫瀚调作品概括得非常好:

      漫瀚调本是准格尔旗生,

      我爷爷唱曲儿时第三辈人。

      大清朝的圣旨开垦的风,

      刮来了种地的伙计汉族人。

      蒙古人的草地汉族人的工,

      同吃一股股泉水好交情。

      灌一鳖鳖烧酒炖一锅锅荤,

      大一黑夜拼伙弹一黑夜琴。

      地掌柜的丝弦地伙计的心,

      蒙古曲儿汉词稀罕死个人。

      忽溜儿粥好吃和了半把葱,

      蒙古曲儿汉唱“红火”两族人。

      沙梁梁上亮音沙沟沟听,

      漫瀚调调扬下了一股名。

      “蒙古曲儿汉词”“蒙古曲儿汉唱”指明了漫瀚调的艺术基因,那就是蒙古族、汉族音乐文化的融合。

漫瀚小戏无穷乐(图源:准格尔旗委宣传部)

二、走向全国

      新中国成立以前,漫瀚调就是民间流行的艺术形式,就像一首作品当中唱的:“大人唱曲儿娃娃学,漫瀚调好比那宿根草。”作为扎根于泥土当中的艺术花朵,漫瀚调最初可以说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但是,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由于准格尔旗蒙汉两族群众对它的喜欢,漫瀚调逐渐走进全国人民的视野。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

      1964年全国文艺汇演,准格尔旗汉族青年女歌手张美荣以一曲优美的漫瀚调《西山活要命》被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和内蒙古自治区选中,进京参加全国文艺调演,博得了首都各界听众和音乐界专家们的好评。张美荣还和各地的文艺工作者一起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并合影留念。这是漫瀚调第一次登上了国家级的艺术殿堂,它也从此赢得了越来越多文艺爱好者的关注。

      1982年春,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全盟民歌会演在准格尔旗当时的政府所在地沙圪堵镇举行,演出盛况空前,漫瀚调与其他鄂尔多斯民歌一同大放异彩,这是漫瀚调演唱第一次名正言顺、大规模地登上了文艺舞台,在准格尔旗乃至全鄂尔多斯境内掀起了漫瀚调演唱活动的热潮,也把漫瀚调推向了新的发展时期。

新老漫瀚调传承人齐唱漫瀚调(图源:准格尔旗委宣传部)

      经过多年的收集、采访、整理、选编,《准格尔民歌》《准格尔山曲儿》等漫瀚调作品集先后问世,引起艺术界日益广泛的关注。后在八、九十年代,杨锁柱、杨毛毛、奇富林等准格尔旗歌手多次走上区内外舞台和国家级大赛,把这一准格尔旗独特的曲调唱向了全国。

      1993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漫瀚调》一书,使漫瀚调的影响进一步扩展。鉴于准格尔旗在传承漫瀚调方面的特殊贡献,1996年10月,国家文化部命名准格尔旗为“中国民间艺术(漫瀚调)之乡”。

三、列入“非遗”

漫瀚调艺术节(图源:准格尔旗融媒体中心)

      1997年,准格尔旗唯一的专业文艺团体“准格尔旗文工团”改名“准格尔旗漫瀚调艺术团”。从1997年到2022年,准格尔旗已举办9届漫瀚调艺术节,还举办了沿黄九省区民歌群英汇演,歌手、乐手人才辈出,作品格局愈发开阔、音乐风格愈发磅礴,成为准格尔旗的品牌节庆文化活动。

漫瀚调音乐剧《同心记》登录呼和浩特(来源:准格尔旗融媒体中心)

以这种独有的文化为主题,准格尔旗先后创作了《美好家园人情厚》《海红酸海红甜》《牵魂线》《山那边》《同心记》等多部漫瀚调音乐剧、舞台剧、现代戏,斩获了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自治区戏剧曲艺节剧目二等奖、自治区群星奖、地方戏优秀剧目暨沿黄省区地方戏展演“最佳剧目奖”等多项大奖,多元化的呈现形式让漫瀚调在新时代更接地气,与观众产生时代共鸣。

2008年6月7日,准格尔旗申报的“漫瀚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Ⅱ-92。

漫瀚调登上《非遗里的中国》节目图源:准格尔旗委宣传部)

      2023年,漫瀚调再次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带领广大观众走进这片地大物博、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土地,感受杰出的艺术表现力与多姿多彩的生活意趣,见证非遗风采。

大歌嘹亮图源:准格尔凯尔MCN网红联盟)

      漫瀚调,这个根植于准格尔大地的独特歌种,见证了黄河与长城的亲切握手,习染了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的精华,让各族群众在准格尔热情拥抱,共同开创、共同书写灿烂的历史文化,向世界传递准格尔之声。(推广)

编辑:焦莹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热点推荐
正在阅读:如果你来准格尔旗,不妨听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漫瀚调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