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国家级高新区
央视网消息:当前,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盐城国家高新区聚焦全市“5+2”战略性新兴产业和23条重点产业链,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大任务”,加大国家高企、专精特新企业和股改上市企业培育力度,以新质生产力点燃创新引擎,汇聚澎湃动能。
向“新”而行,培育发展新高地。新质生产力, 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坐享盐城大市区非常“6+1”比较优势,盐城高新区是全市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先后创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等国字号科创品牌,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势。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要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5月28日,位于盐城高新区的东创精密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全市单体最大的压铸设备正满负荷运转,随着机器人手臂的不断挥舞,一件件精密结构件陆续下线。
面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如何闯出适合自身的特色发展道路?东创精密制造的回答坚定有力:创新!据了解,作为省级重大项目,该公司依托自身的新品开发能力,研发生产出新能源汽车电机壳体、电池托盘配件、电控箱等核心部件,已成为国内外知名新能源车企的供应商,订单源源不断。
东创精密制作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将创新作为发展动力的不止东创精密制造一家。据了解,盐城高新区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提升年”活动,科技创新9项指标全市第一,认定通过国家高企439家、“三站三中心”197家、省瞪羚企业39家。维信电子、盐电阀门、悦达棉纺创成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5G工厂、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恒力机床获评苏北唯一的省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牢牢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以创新力撬动生产力,如今已成为盐城高新区众多企业的共识。
近年来,盐城高新区还把创新载体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先后落户中科院计算所高通量研究院、盐城超算中心、清华大学盐城智能控制装备联合研究院、上硅所等一批高端科创平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创新源泉。
上硅所新能源研究院落户盐城高新区
提“质”而行,塑造发展新优势。总投资50亿元的新亚新能源冷藏车成功签约,50亿元的昱辉光能开工建设,50亿元东创结构件、30亿元远航锦锂新型储能电池竣工投产……近年来,盐城高新区连续落户、投产一批大项目,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近年来,盐城高新区紧紧围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和第三代半导体、人工智能、新材料三大未来产业,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定电子信息首位度,集中力量、重点重抓,推动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已集聚东山精密、维信电子、康佳电子等产业链项目130多个,培育了LED封装、FPC柔板、MiniLED背光源等4个细分领域行业冠军,打造了印制电路板、光电显示等6个百亿级细分产业集群,产业层次不断提升,产业生态不断优化。
盐城国家高新区创新中心
当前,盐城高新区正依托现有基础,聚焦印制电路板、光电显示、智能终端3个核心产业链,加快培育汽车电子、集成电路2个高成长性产业链,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融通创新、贯通发展,加快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着力打造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为了以更快步伐培育、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盐城高新区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机遇,发挥“一区多园”机制优势,大力实施传统产业焕新计划,推动齿轮传动、化纤涂装、输变电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培育镇域经济产业地标,形成“一镇一特色一龙头”。
传统产业在科技创新、数字赋能催生下不断萌出新芽;新兴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集聚成势、生机勃勃,加速形成具有辨识度的新质生产力。
引才汇智,集聚创新强磁场。继4月下旬盐城高新区新质生产力企业盐城工学院专场招聘会后,5月11日,“趁热打铁”又联合举办了“都有你向未来”2024年盐工学子行活动。活动现场,新技术、新能源、生命科学材料等优质企业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亮出自家的“王牌优势”,吸引毕业生前来咨询。
发展新质生产力,最关键的是人才。近年来,盐城高新区始终把人才资源作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在政策服务上下功夫,大力实施“黄海明珠”“都智汇”优才计划,精心打造“都U+”系列人才社区,争创国家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真正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与此同时,盐城高新区高度重视园区队伍能力建设,定期参加领导干部政治能力、专业能力“双提升”大讲堂,并邀请专家专题辅导打造新质生产力的路径和方向,大兴“学习研究、苦干实干”之风,自觉争做学习型、研究型干部,提升能力素质,努力成为政治强、业务精、敢担当、作风正的优秀干部。
向“新”出发、提“质”而行,盐城高新区将充分发挥区位便利、生态优美、良好基础、人脉丰富、优质载体五个方面优势,以实干为笔、用行动作答,让新质生产力在盐城高新区“绽放”出勃勃生机。(通讯员 周广杰、钱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