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下午,“美荔东莞·给荔中国”2025年中国(东莞)高端荔枝展示交流会暨东莞荔枝文化周启动仪式在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举行。活动聚焦东莞荔枝的顶尖品种与产业发展,通过品评颁奖、专著首发、文化授牌、综合展示、多元赋能等环节,全面展现东莞荔枝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2025年中国(东莞)高端荔枝展示交流会暨东莞荔枝文化周启动仪式
千年荔韵:从农业遗产到文化符号
活动以《莞荔华章》宣传片开场,展现了东莞荔枝从古代种植到现代科技应用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时代变迁中持续焕发的生机与活力。作为广东首个“中国荔枝之乡”,东莞荔枝种植系统于2020年入选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2025年又被列入第三批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这标志着东莞荔枝不仅是农产品,更成为承载历史的文化符号。
活动现场,由东莞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编撰、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李建国教授主编的《东莞荔枝》专著正式发布。李建国介绍,这部历时2年多精心编撰的著作,是首部全面反映东莞荔枝产业发展历程、科研成果以及文化传承的专著。全书共分绪论、产业篇、科技篇、市场篇、文化篇和展望篇共六大板块,系统涵盖了东莞荔枝的栽培历史、产业发展概况、品种资源、栽培技术、品牌建设以及荔枝文化等内容。这本专著,既是东莞荔枝产业发展的重要文献记录,也是荔枝领域的百科全书,更是对荔枝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重要载体。
科技荔芯,百品竞逐的育种高地
东莞荔农“敢为人先”,在荔枝种植领域不断探索创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佳绩。
电视剧《长安的荔枝》带火了妃子笑荔枝,而鲜为人知的是,全国广泛种植的妃子笑荔枝,其重要种苗来源就是东莞,这离不开“全国荔枝大王”叶钦海的突破性贡献。他开创的“刨接法”嫁接技术以及“矮化、密植、早结、丰产、稳产、优质”栽培技术对全国荔枝生产和品种结构调整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活动现场,叶钦海与在场嘉宾分享了他如何将东莞的妃子笑荔枝从零星种植发展成为全国主栽品种的传奇历程,展现了东莞荔农以及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与创新精神。
“全国荔枝大王”叶钦海登台回顾东莞荔枝发展历程
东莞荔枝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持续的品种选育与技术创新。2010年,东莞举办首届优质荔枝品评活动,首届金奖荔枝品种在市场上广受好评,奠定了东莞荔枝“品种好、品质优、风味独特”的市场口碑,激励种植者不断探索培育优质品种。
近年来,依托国家、省、市科研力量,东莞共选育(参与选育)了冰荔、观音绿、岭丰糯、唐夏红、莞香荔、莞福红、晚桂荔、红绣球、和香荔、佛灵红、桂爽、水晶等12个新品种,占全国新选品种的六分之一,其中,冰荔、观音绿、岭丰糯、唐夏红4个品种入选广东省十大主推荔枝新品种。同时,东莞持续开展配套栽培技术科研创新,优化东莞荔枝品种结构,提高高端品种占比,全市种植的优质荔枝占比超过90%,显著高于全省75%的平均水平。在历届“全国优质荔枝擂台赛”中,东莞荔枝共斩获21个金银铜奖,金奖数量和总奖项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2025年,中国(东莞)高端荔枝品评活动再启航。活动由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指导,广东省园艺学会主办,邀请了包括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在内的10余名全国荔枝产业知名专家学者组成专家评审组。评选聚焦具有鲜明东莞地方特色的冰荔、观音绿、糯米糍、桂味以及其他特色品种,共征集到超百个荔枝样品参与评比。
经过严格的专业指标检测和专家评审,各组别分别评选出金、银、铜奖,并在活动现场进行结果公布和颁奖。这些奖项不仅充分展现了东莞优质荔枝品种培育的累累硕果,更彰显了东莞荔农们对于卓越品质的不懈追求。
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胡桂兵在活动上表示,在广东,东莞最早加冕“中国荔枝之乡”称号,也是最早获批荔枝类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市(县、区)之一,是全国优质荔枝育种高地。依托千年种植底蕴、超过90%的优质品种覆盖率及科技创新,东莞构建了“从种植、销售、加工到文旅”的全产业链体系,走出了一条“小而精、小而特”的乡村振兴之路。
随着文化周启动,一系列与荔枝相关的活动将在东莞轮番展开。6月20日,厚街镇和大岭山镇将率先启动荔枝嘉年华活动,其他主产镇也将陆续推出精彩活动。此外,东莞市展览馆还将推出东莞荔枝文化展,通过图文、实物、多媒体等形式展示东莞荔枝的历史、科研、文化及现代发展成就。在东莞街头,荔枝专线巴士、主题公交站台等齐齐亮相,东莞交投集团“创建助力百千万,一路顺‘荔’进莞来”专场活动也将于6月20日在东莞高速公路三大服务区同步开启,向全城发出共赴荔枝之约的热情邀请!
未来,东莞将继续推动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让东莞荔枝的甜蜜与魅力传遍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