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是党和国家赋予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向。近年来,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锚定职教发展核心命题,以“长板理论”为底层逻辑,创新构建“专业筑基,特质发展,民办高职个性化人才三阶育人体系”。
《202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民办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1052.24万人,占全国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的比例为27.04%。然而,与规模扩张形成对比的是,民办高职教育长期面临“三难”问题的困扰:学生专业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与产业需求适配难。
面对这些挑战,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依托学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优势和民办高职院校机制灵活的办学优势,从2015年开始,开启了一场历时10年的育人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从“补短板”到“扬长板”的教育范式变革
理论范式跨越。学校将管理学的“长板理论”创造性迁移并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提出“以优势识别定义人才、以特长发展成就人人”的教育观,构建“专业能力筑基+个性特长冲顶”双轨并重的培养新模式。
评价机制重构。学校深度融合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制度理念,创新建立“学分技能银行”系统,打破传统唯分数、唯证书的单一评价局限,构建“多元参与、能力本位、过程增值”的新型评价机制,实现从知识考查向能力认证的根本转变。
“三阶”育人体系的系统构建与实践
学校创新设计“引导—建基—提升”三阶段衔接、阶梯式推进的育人路径,并配套实施动态优化的“双导师”协同机制,全面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引导阶——唤醒认知,树立目标。这一阶段通过实施“双导师制”和开设核心素养课程,加强专业认知教育。
建基阶——专业筑基,特质发展。这一阶段强化专业基础教育与特质培育,将导师团队升级为“专业导师+企业实践导师”,校企合作、产教协同指导学生系统学习专业核心课程。
提升阶——专业拓展,优势转化。这一阶段聚焦优势强化与就业创业对接,通过配备“就业导师+创业导师”,深度协同企业资源。
“三阶融通、阶梯赋能”的设计理念,使各阶段目标明确、层层递进,形成完整育人闭环。
三位一体的资源与管理支撑体系
重构“两必四选”课程体系是基础支撑。通过“二减二保”策略,压缩无效课程内容,腾出学分用于学生特长发展的课程模块。通过推行“一课一特长、一门一证书”,实现课程资源弹性供给与学生个性化修读需求的有效对接。
创新“1+N”校企共建机制是关键支撑。以“1个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的课程标准”为统领,确保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规范性与系统性;同时,配套“N个来自合作企业的真实实战案例与项目资源包”,形成动态化、模块化的教学资源库。完善“学分技能银行+长板认证”制度是保障支撑。学校出台《学分认定与转换管理办法》,依托信息化平台实现学习成果的统一存贮、认定与转换,建立“从特长证书到学分积累到能力进阶”的贯通机制。
成效显著:学生、企业、学校多方共赢
经过10年探索与实践,这套育人体系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培养质量显示出系统性跃升,实现了“人人皆可成才”的改革初衷:学生学习内生动力得到系统性激发、技能进阶路径清晰,成才率显著提高、校友声誉与社会认可度持续攀升。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的“专业筑基·特质发展”三阶育人体系,是对“人人皆可成才”教育理念的深刻践行,是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响应。这套体系不仅解决了民办高职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更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民办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新路。
正在阅读:以三阶递进培养赋能学生特质发展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个性化育人体系助力“人人出彩”